编者:2022年商用车销车330万辆,同比下降31.2%,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前期环保和超载治理政策下的需求透支,叠加油价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商用车整体需求放缓。与此同时,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却异常亮眼,2022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3.82万辆,同比增长78.89%。从细分领域来看,2022年新能源客车销量为10.34万辆,同比增长24.0%,其渗透率达25.3%;新能源货车销量为23.48万辆,同比增长122.2%,渗透率达8.1%,由此可见,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另外虽然新能源货车市场渗透率仍不高,但相较于新能源客车市场,虽然起步晚,但潜力巨大。
目前,整个商用车行业都处于多元化能源动力布局的转型过程中,无论是整车、发动机厂,还是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都在一边升级传统能源技术和产品,一边开发新能源产品和技术。与此同时,随着用车场景不断细化,用户除了关注车辆的购置成本外,更加关注车辆使用效率、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商用车行业必须实现从重“量”到重 “质”的转变,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才能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
技术创新,新能源商用车聚焦细分市场
“双碳”目标背景下,各行各业不断加大节能减排的步伐,在商用车领域推广新能源商用车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细分领域来看,新能源客车因其使用场景相对固定,在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客车渗透率更高。近几年,在国家政策要求加快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应用及换电模式逐渐兴起等有利因素驱动下,叠加“蓝天保卫战”、“城建渣土新能源化”、“双碳”战略等环保政策的推进与地方经济政策的调整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新能源货车市场也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
使用场景细分化:新能源商用车加速渗透的背后,核心还是找准了场景。今年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试点期为2023~2025年。这份通知,确立了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等配送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电动化水平达到80%的目标。另外据调研显示,目前新能源卡车的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焦化等产业较为发达的京津冀及华北地区。
对于车企而言,首要的工作便是找准目标市场,从目前各个车企的产品布局来看,亦是以细分市场的场景对产品做了精准的布局。如中国重汽以新能源为新发展方向,面向牵引、载货、工程、专用四大类车型,开发全系新能源商用车产品;陕汽控股积极在新能源产品方面布局,积极推进联合研发战略;东风商用车打造了近130款新能源车型,主要覆盖牵引、自卸、专用三大细分市场,聚焦“6+1”(市政环卫、钢厂、矿山、港口、城建渣土、水泥搅拌、园区物流)场景和客户需求,实现了全场景商品布局。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新玩家深圳市怡亚通智能商用车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发布最新产品“eD1 MINI” 纯电微型物流车,旨在帮助物流企业提升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完美解决行业痛点。据悉,怡亚通商用车以换电轻卡,冷链物流车、城配物流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商用车,其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运营方式,与行业属性、园区物流、终端配送等数字化管理场景的结合紧密,呈现出底盘平台化和行业个性定制化的趋势。特别是与吉泰GETEC的合作,怡亚通商用车将充分发挥场景+技术的优势,提供物流配送新业态下的高效、智能、便捷解决方案。
技术路线细分化:除了应用场景的考虑,在技术路线方面,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也在不断的探索。数据显示,从结构分布来看,98%的新能源商用车采用纯电动技术,2022年我国纯电动商用车销量为33.14万辆,较2021年同比增长79.9%;PHEV商用车销量仅为3581辆,占比1.1%,在使用过程中,PHEV商用车用户普遍充电频次较少,使用感与HEV车并无太大差别,且PHEV购车成本相较于HEV更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不高;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体量也较小,在新能源商用车中仅占比0.9%,主要受成本偏高、燃料电池系统寿命较短、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等因素制约。
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当前我国商用车企业正根据不同换电、充电、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路线的特点,结合不同产品类型及运营场景,积极探索换电重卡、融资租赁、运力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造车新势力企业远程集团作为行业引领者,凭借产品技术优势和营销模式创新,打破“油换电”能源切换成本壁垒,主动引导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相较于传统商用车企业,远程从创立伊始就选择了一条多能源并举的发展道路,以科技(Technology)为引领,以用户(User-based)为核心,聚焦创领零碳(Zero)陆运和可持续未来为品牌基因,坚持“纯电+醇氢”两条腿走路的技术路径,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并先后打造了绿色慧联、万物友好+阳光铭岛以及醇氢科技三大市场生态平台。
对于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发展,行业专家曾做出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会超过10%,到2030年则会接近50%,实现与欧洲新能源重卡占比目标的一致性。届时纯电动重卡将占到新能源重卡总量的70%,换电重卡模式则占到纯电动重卡总量的70%-80%。
扬帆出海,新能源商用车角逐国际舞台
2022年中国商用车的出口量为58.2万辆,较上年增加了18万辆,同比增长44.8%,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出口量为2.87万辆,同比增长111.1%,由此可见,国外市场已成为国内商用车企的重点市场之一,而对于我国汽车产业而言,“国际化”布局不仅是我国新能源车企实现盈利、提升全球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国际化”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趋势之一。但是,国外市场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海外与国内之间的文化差异,消费者用车习惯不同等增加了我国新能源车企出海的难度,这要求车企做到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整车出口机遇:为了更好的拓展海外市场,当下中国的商用车企业加快了海外布局,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造车新势力明显走的又快又稳,如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在海外市场已有明确的布局。2022年底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与阿联酋Admiral Mobility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将在中东地区投放5000辆新能源商用车,并且,首批1000辆远程超级VAN订单已经正式签约。
零部件企业出口机遇:随着整车走向国际舞台,也给国内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东方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零部件公司出海是必然选择”。一方面,国内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大潮有望延续,零部件公司有望跟随新能源车行业及优质客户增长趋势,实现国内业务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在海外有工厂的零部件公司有望通过拓品类、拓车型、拓客户等路径,实现海外业务快速增长,海外业务将有望成为此类公司的重要增长支点。国内外业务共振下,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创新商业模式,共建新能源商用车生态圈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能源和技术变革,新能源商用车的内核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传统的卡车平台软硬件水平已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商用车正由产品驱动向价值驱动及生态驱动演进。创新新能源商用车的商业模式,打造新能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当前行业需要突破的关卡之一。
与此同时,跨界融合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整车企业,汽车产业链的边界正在被打破,全行业大融合趋势明显,在2023上海国际车展上,华为、地平线、中国电科等智能化产业链的本土企业集体登场,展台人气大有盖过传统零部件巨头之势,展现汽车智能化的革新力量;博世、安波福、采埃孚等传统零部件巨头纷纷展出电气化的技术方案与产品,展示传统巨头转型升级的决心与实力。由此可见,产业链跨界融合、生态竞争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
零部件企业布局新赛道,共创“二次成长曲线”
伴随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汽车零部件成为市场热点。不少企业增加投入,加快布局,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紧抓发展机遇,打造企业的二次成长曲线。目前部分国内传统零部件企业已在新能源浪潮的推动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如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热管理业务已成为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形成了“1+4+N”的新能源产品体系,建设起门类较为齐全的新能源热管理产品矩阵。与此同时,在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商用车热管理龙头企业,银轮股份凭借丰厚的技术积累,在商用车新能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公司开发出“智能模块”等多种新能源商用车产品,提升了单车配套价值,助力实现“超越行业”的增长目标。
商用车新能源化大势所趋,无论是已经入局新能源零部件市场的企业,还是正准备进入新能源零部件市场的企业,新能源化时代,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将成为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的重要发力点,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不妨开拓思路,扩大朋友圈,或跨界融合,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迎战市场的挑战与机遇;或紧抓新能源商用车布局国际市场的大机遇扬帆出海,谋求更大的市场。总之,新能源时代即将到来,企业应顺势而为,方能做大做强。